間歇式乳化機廣泛應用于化妝品、制藥及食品行業,用于制備O/W或W/O型乳液。然而在實際操作中,用戶常遇到乳液分層、破乳、粒徑過大等問題,嚴重影響產品穩定性與外觀。這些問題通常源于配方、設備或操作不當,可通過以下策略有效解決。
一、分層問題
分層多因兩相密度差大或乳化不充分所致。對策包括:
調整油水相比例,盡量縮小密度差異;
添加增稠劑(如卡波姆、黃原膠)提高連續相粘度,延緩沉降;
確保乳化時間充足,建議在達到目標轉速后持續乳化10–15分鐘。

二、破乳現象
破乳表現為油水分離、絮凝或變色,常由乳化劑選擇不當或剪切不足引起。應:
選用HLB值匹配的復合乳化劑(如Span 80+Tween 80);
檢查乳化機剪切頭是否磨損,確保轉速達到工藝要求(通常≥3,000 rpm);
避免在乳化過程中頻繁開蓋或劇烈攪拌引入空氣。
三、粒徑過大或分布寬
粒徑過大直接導致乳液不穩定、光澤差。主要原因包括:
投料順序錯誤(如一次性加入全部油相);
剪切強度不足或乳化時間短;
未預混兩相。
建議采用“相轉變法”:先將水相加熱至70–75℃,緩慢滴加油相,同時開啟乳化機高速剪切;乳化完成后可進行二次均質或冷卻定型。
此外,溫度控制至關重要。油水兩相應預熱至相近溫度(通常70–80℃),避免溫差導致界面張力突變。乳化結束后應緩慢冷卻,防止晶體析出破壞乳液結構。
而且,定期維護乳化頭、校準轉速、清潔罐體內壁,也是保障批次一致性的基礎。
綜上,間歇式乳化機雖操作靈活,但對工藝細節要求高。只有將配方設計、設備性能與操作規范有機結合,才能制備出細膩、穩定、貨架期長的高品質乳液。